emc易倍:你可能没吃过袁隆平的大米但是你不能不知道这些大米的意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今天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地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泊尔伯格所言: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袁隆平院士堪称是中国的”现代神农“,袁隆平院士因病逝世,社会各界均为之沉痛哀悼。就在举国悲痛之时,竟有多人在网上发表侮辱袁隆平的言论,让人感到出离的愤怒!这些人罔顾事实,毫无条理,充分体现了”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的含义。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到杂交水稻除了吃,其他的作用在哪。杂交水稻最开始的作用,是以亩产量为导向,解决饥荒的问题,冯小刚拍摄的《1942》中真实存在的饥荒距今不到百年之遥大米,现在却已经有人吃得太饱。
诚然,自2004年我国入世后的“调整磨合期”结束以后,我国粮食贸易由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粮食进口量逐渐扩大,从2012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大米进口国,进口额从11.3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2.5亿美元。产量为主的杂交水稻有的口感不如进口粮商品粮好,有人就说杂交水稻产量大又没人吃,意义何在?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现在杂交水稻亩产已经达到2000斤,对国家而言这就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
直至今日,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万公顷,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58%,而这些水稻除了上市销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战略储备粮。大豆战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大豆作为畜牧业和食用油的基础不属于主粮,没有大豆人还能活,而水稻作为主粮没有了人是会饿死的,看看非洲饥荒中的儿童吧。
外国资本并非没有向中国大米下过手,如果得逞,那你我现在吃的大米价格不知道多少,前些年“蒜你狠、姜你军”还历历在目,这些都对民生冲击很大,何况赖以生存的主粮。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印度粮食将减产30%至50%,而疫情下各大粮食出口国纷纷“囤粮”,据梳理,2020年3月至4月期间,已有6大粮食出口国相继宣布了粮食出口“禁令”。3月,越南宣布禁止出口大米,埃及宣布未来3个月停止各种豆类产品出口,柬埔寨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哈萨克斯坦禁止小麦、土豆等11种农产品出口;4月,俄罗斯也对粮食出口建立了配额。巴西、阿根廷虽然未明令禁止,但也放缓了对大豆的出口。粮食出口大国相继宣布出口“禁令”后,国际粮价的价格也顺势飙升。数据显示,“禁令”出台后,芝加哥大豆价格在2周内涨幅超7%,小麦期货价格更是大涨超18%,黄大豆1号主力合约在2020年涨幅更是达25.9%,创2013年以来新高。另外,由于蝗灾肆虐,东非多国的粮食存蓄都已“见底”,肯尼亚贫民窟甚至出现成千上万的人在排队等待食品救济的现象。除此之外,大米供应很大部分来自越南的印尼、菲律宾等国也出现对粮食供应的担忧情绪。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很多国家开始了新的食粮危急,这时全球主粮和经济作物的寡头、商业资本磨刀霍霍接续放出信息,目标就是想要探明中国的贮备粮。而我国2020年,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与2019年相比增加113亿斤,同比增长0.9%,粮食再获大丰收。至此,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彻底打破了国际寡头的阴谋,因为中国有克已兴邦的袁隆平,有南征北战的中储粮,他们让中国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有了,中国有了几十年和平,有了以袁老为代表的科学家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大家才有机会吃得上物美价廉的商品粮。不要以为21世纪不会饿死人,今年4月份,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了一篇《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因为疫情冲击,今年全世界每天有8.21亿人在挨饿,将有2.5亿人遭受严重饥饿,比去年多出1亿3千万人,世界饥荒人口数额巨大。经济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还表示:未来3个月,全球每天会有30万人被饿死。这里套用一句话,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和平,只是中国变了。
全国人民缅怀袁老,是因为袁老是中国农科学的代言人,大家更感谢的是以袁老为代表,千千万万的农科学从业研究者。可能有人没吃过袁老的大米,但是我们要知道那些大米对中国的意义!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袁隆平的身体状态愈发欠佳。但是,2020年12月3日,位于三亚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还是再次出现了袁隆平的身影。
2021年12月3日来三亚,2021年4月7日回长沙,在三亚的这125天里,袁老大多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每天早上八点多起床,吃过早餐后处理一些院士办的事务、专家领导的来访,午餐后休息到三点多,完成一些常规工作后,时常会跟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燃尽烛火,奉献自己最后的光和热,袁老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让我们共同送别袁老,现在,这个您用生命努力过的新中国,再也不会出现饥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