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专稿│南京晶健米业:三产有机融合 奏响全产业链丰收“进行曲”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公司持续致力将一产、二产、三产有机融合,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1月14日,在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南京晶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爱保告诉粮油市场报记者,公司“好戏连台”,获评溧水区优秀农业企业,入选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第十二批示范企业名单,荣获江苏最美绿色优质农产品(大米)企业等。
“晶健米业在沈爱保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在业内和当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南京乃至江苏大米加工业的发展,小沈是‘粮二代’中的佼佼者,是实至名归的‘领头雁’。”南京市粮食行业一位资深领导如是说。
南京晶健米业有限公司前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溧水第一家个体粮食加工厂,经过两代人30年的努力,不断将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已是一家集粮食种植、收购、烘干、加工、储藏、销售、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加工企业,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苏米核心企业、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粮油科普教育基地、江苏大米加工优强企业。
加强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是晶健米业的一大闪光点。公司锚定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成立南京和美凤鸣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石臼湖旁自建基地3000亩,同时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等模式,2023年与周边农民签订了20000亩优质水稻种植协议,肥袄的土地、精心改良的秧苗、科学的种植、真正从源头保证原粮安全。同时,通过高于市场价收购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地方农户的种粮收入。2023年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入选全国供销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据沈爱保介绍,晶健米业坚持科技创新,提升种植水平。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为提高种植技术和水稻质量,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种植水稻新品种,并邀请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总经理、研究员王才林对公司基地的南粳46原种栽培、大田改良、病虫防治、土肥管理、生长监测、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精准指导。通过和王才林团队合作,采用才林高科订单农业和全程标准化模式,南粳46稻米品质明显提升,公司所产南粳46连续获得“南京好大米”特等奖、“江苏好大米特等奖”、入选“江苏好粮油”产品,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上“晶健”南粳46获评金奖,2022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荣获2023年第三届“好吃苏米金奖”,2023年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有日加工粮食能力为300吨,年生产力10万吨的全自动加工生产线一条,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生产的米机、去石机及抛光机、色选机等。铸就“绿色基地、特优稻种、物理防虫、低温冷库米业、工艺先进、品控严格”六大核心优势,确保将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呈现给广大消费者。公司设立“首席质量官”,突出质量安全的重要地位,引进农产品安全管理追溯系统,注重安全生产,入选2022年度溧水区质量奖提名奖。
2023年8月26日,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郑州开幕,在江苏展馆,沈爱保带来了最新设计包装的新品参展,得到了与会各级领导和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有多家贸易商前来交流与洽谈。
时任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平对记者说,大米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槛低,同质竞争相当激烈,沙塘庵粮食产业园区就有加工企业十几家,如何独辟蹊径、打响品牌、立于不败之地,南京晶健米业有限公司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就是将一产、二产、三产有机融合,形成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记者在与沈爱保交流中,他说的最多的的词汇是“基地”,提到最多的人名是“王才林”,他亲切的称之为“王老师”。
在沈爱保看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海洋,适者生存勇者胜。产品的营销很重要,再好的大米,生产的量再多,卖不出去还不如不生产。
“品牌一响,黄金万两。”该公司注重加强品牌建设,树立良好口碑,拓展销售渠道,打造晶健网上商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王才林”品牌形象赋能,使产品的销售与品牌形象得到极大的提升,高价位产品市场份额逐年提高,“晶健”品牌价值也不断提升。2021年、2023年获“南京好大米十大品牌”,2022年、2023年获“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获评“江苏精品”。
创新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作为省级粮油科普教育基地,公司在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和品质的同时,着重发展水稻生产农事体验及学生科普教育等活动。近几年,组织了多场亲子农事体验、青少年研学活动,以理论教学+现场学习+实景体验的形式强化科普教育的效果,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沈爱保高兴地说,2023年农民丰收节期间开展了“溧‘粒’皆辛苦”溧水稻收割亲子游学体验活动,全年参与接待学生科普500人次,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深度融合,撑起乡村振兴新引擎。(记者 胡增民 特约通讯员 何广龙 刘星鹏 原文刊登于2024年1月23日粮油市场报中国粮油产业)